大公司病造就了 P10

posted at 2017.4.29 10:29 by 风信子

 

华为旗舰机P10闪存问题已经持续发酵了一个星期。针对此事,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终于发声“反思”,华为也开始了一场诚意十足的危机公关——余承东承诺,将亲自组建专门团队,成立一个“消费者聆听特别行动小组”,并且“在五一假期期间亲自站台华为手机零售店”。 不知这一轮反思,是否触及华为这家庞大公司的灵魂?

起初,我们只是以为华为将自己的手机命名为“爵士”系列只是附庸死白欧男(Dead White European Men)的说辞而已,后来关注这台旗舰手机的人们终于后知后觉的明白,这个浮夸的说法竟然可以如此贴切地用来来形容 P10。 

闪存事件的本源,可以说是在电子消费产品历史上,用户第一次被按照某种位阶分为三六九等。 

在前一周事件发酵的时候,面对外界对 P10的质疑和批评,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做出了如下回应:

 我们在软硬件的联合优化设计上,已经确保了即便使用EMMC存储的,仍然保持良好的实际使用性能体验……Mate9系列手机,全部使用UFS存储……

 个别友商看到华为P10手机的全球热销十分眼红,大肆抹黑我们,误导消费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靠歪门邪道的企业,无法长久生存。 

至少,这最后一句总是对的:靠歪门邪道的企业,无法长久生存。 

最开始,消费者抱怨这款旗舰手机没有疏油层,华为的支持者依然秉承着民族主义朴素情感支持这款搭载麒麟960的国产手机。接着它在微博抽奖中作弊,同一名华为员工竟然连中三元,甚至连群众食些残羹冷炙的机会都不允许,其吃相之饕餮,和百家姓中第一人相比也不遑多让。

不过和暗中使用不同档次闪存的风波相比,上述无疑都只是小巫见大巫。 

在1997年,闪迪和西门子联合发布了 MMC 储存标准,JEDEC(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Joint Electron Device Engineering Council)在2015年发布了 eMMC 5.1标准,eMMC 4.4、eMMC 4.5、eMMC 5.0及 eMMC 5.1的读取速度分别在104MB/s、200MB/s、400MB/s 及600MB/s(理论值)左右。 

在2013年及2016年,JEDEC 发布了 UFS 2.0及 UFS2.1标准。相比 eMMC,UFS 支持支持全双工(full-duplex)运行,意味着其可以读写操作同时进行,而半双工(half-duplex)的 eMMC 则只能进行读入或写入操作。在推出5.1版本前,eMMC 闪存也并不支持指令序列(Command Queue),而支持指令序列的 UFS 则可以同时处理多任务。 

测试显示,UFS 2.1的带宽峰值可达到 eMMC 5.1的二到四倍,前者的持续读取速度、持续写入速度、随机读取下的 IOPS 较后者分别提高了40%、20%和73%,而在系统启动和应用载入切换的速度上,UFS 2.1也分别比 eMMC 5.1 提高了15%和30%。 

显然,使用 UFS 和 eMMC 的手机在速度上有着天壤之别,后者相对前者唯一的优势仅仅在价格上。 

大批消费者在对P10测速后发现,速度在700~800MB/s者有之,只有200~300MB/s者亦有之,随后,越来越多的测试以及华为内部人士都证实了 P10 在事先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以次充好,同一价格销售混用 UFS 和 eMMC 闪存的产品。 

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国公司在丑闻曝光后“我没有错都是这个世界的错”式的傲慢与固执,还好,华为没有这么做。 

但是,上周,华为在闪存事件发酵后第一时间将第三方手机测速软件 AndroBench 从其官方应用商店下架——我们还是忍不住感叹,毕竟是从退伍转干人员建立的企业,果然秉持了只要螳臂挡车的都是不法之徒就必须将其清场的行事风格。

任正非

出现闪存混用的闹剧究竟是否可以避免吗? 

答案似乎并不难寻找。 

现时,面对 P10闪存混用丑闻,华为官方做出如下回应: 

 一部手机的体验是否流畅,不是单纯由某个单一部件性能决定的。 

 这样的解释,由任何一个公司都会让人啼笑皆非。不过,从华为这样一个之前员工频繁过劳死、传出要将34岁以上员工扫地出门流言的公司口中说出这样的话,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产生多少异样和不适。 

截至2016年底,华为员工已经超过17万人,在这家最初以逆向工程起家、利用价格优势将外国同行杀得头破血流、四处围追堵截李一男的公司身上,我们看到了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统制特色。 

于华为而言,每个员工都只是名为“公司”的大机器中的零件而已,任何人的存在和价值都不可能脱离于这个庞大、运作精密的机器之外。 

每个人都需要贡献出自己的能力,才能维持这个机器的运转,但是,仅仅如此却并不足够,每个人甚至需要超额奉献自己,才能保证这个机器的高速持续运作。如果零件/人坏了,那么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将其抛弃,更换新的、机能更好的零件/人。 

它认为,即使存在与存在也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的存在之间有高低价值大小的分别。正是自己的运作保证了零件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于是,自己天然地“高于零件”。对一座冰冷冷的机器来说,这就是一个自然淘汰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没有也根本不需要其他的考量因素。 

对它而言,没有任何不可替代的零件,甚至可替代性本身就是这台机器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 

这种观念并不罕见,这向来就是华为及像它这样的中国式公司的思维和行事风格。

值得反思的是,这台名为“公司”的“机器”,本来应该是毫无个性或个人色彩的,它遵循的只是极端理性的自然与机械的法则。但如果我们相信一个企业的发展往往反映着其创始人的个性或性格这一说法的话,则又会发现所谓这台冷冰冰的“公司”机器实际上又是有血有肉的。 

在这台机器背后,在其之上,还有权威远远超越自然机械准则的角色,公司机器奉行与执行的是创始人的准则,而这套准则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又在这台机器的运作中不断被扩大化和神话。 

于是,我们看到在公司机器身上看到矛盾而又和谐的地方: 

一方面,在机器的名义和机制下,在排除人性因素后,它顺利运作,另一方面,这种非人性化却又往往来自活生生的人,甚至上述名义和机制就是活生生的人本身与化身。 

显而易见,在华为这样的大公司机器上,“利润”已经成为这台机器运行的唯一法则,它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内部兢兢业业的零件,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为了帮助这台机器实现“利润”这个结果。 

在结果未达标的情况下,这架机器的最高领导者又会对零件进行敲打乃至替换以保证达成结果。 

整个公司机器处在一片混沌之中,每个零件都知道一个目标,每个零件被教导都要为这个目标奉献乃至牺牲,每个零件都可以被替换,每个零件只有寄存于状态机器之中才能发挥功用。 

有了这样的公司基因,也就难怪乎,大多数人会认为“UFS 和 eMMC 在手机整体中没有差别不会影响使用体验”。 

我们正目睹着一场手机病,在其背后,我们又看到了典型的大公司病症,而此病症的根源,所有人都知道。(本文首发钛媒体)

Tags:

IT技术

评论 (1) -

2017/4/29 11:27:13 #

admin

华为已反思“闪存事件”:组建“特别行动小组” 聆听消费者声音,CEO余承东4月27日晚间面向华为消费者业务全员发送了一封《倡议书》邮件。
倡议书说:
24年华为的经历,有两个价值观我深深地认同,它们不光影响着我,更是塑造着我:坚持自我批判,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这些天我的心情非常不平静,可以说很沉重。我必须要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些争议的声音,鱼龙混杂,工程师出身的我对产品技术参数极为敏感,再加上太过急于表达,造成了不合适的回应。

admin | 回复

添加评论

  Country flag

biuquote
  • 评论
  • 在线预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