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硬件接口及外设

posted at 2017.11.11 16:46 by 风信子

如果有关注新近发布的一批新笔记本,不难发现在不少产品上都搭载了一个小小的新接口,这个接口或许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在苹果12英寸MacBook上那个唯一的接口——不再分正反面的Type-C接口。但你是否知道,这个相同接口在不同笔记本上有着质的不同?或许它是USB3.1,也或许它是雷电3,不少另类产品上甚至还是USB3.0/2.0……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又有没有什么可以尽用其功能的外设产品呢?

 

Type-C只是物理规格,背后有诸多不同总线

首先必须普及一个概念,USB Type-C只是USB接口的一种物理规格,Type-A是我们常用的标准USB接口,Type-B也被称为Mini USB,是早期的手机使用的梯形迷你USB接口(而现在大多安卓手机/平板使用的则是MicroUSB口)。

这些接口本身与采用的什么总线没有直接关系,就好比标准USB接口也有2.0/3.0之分一样。在2015年初诺基亚N1平板上就首度搭载了Type-C接口(苹果MacBook虽最有名,但并非第一款),但它就是USB2.0总线!

Type-C有两个优势,其一是不再分正反面,使用更傻瓜化;其二是尺寸明显更小,这对于时下轻薄风潮盛行的笔记本领域而言无疑是一个受欢迎的设计。

 

USB3.1 Type-C,带宽、供电大幅提升

在新一代笔记本中,首先有不少搭载了USB3.1 Type-C,尤其是以国内品牌新模具产品为代表,很多人拿到这个接口表示不知如何使用,还是先了解一下它的优势在哪吧。首先是带宽大幅提升,USB3.1理论带宽是10Gbps,比USB3.0的5Gbps翻了一番,但需要注意的是,如MacBook等部分产品采用的是USB3.1 Gen 1,实际速度依然只有5Gbps,而目前新一代笔记本基本上都升级为USB3.1 Gen 2,就是完整的10Gbps带宽了,但想要完全发挥这个带宽优势就必须使用SSD移动硬盘,因为U盘等闪存的速度已经跟不上带宽,反而会成为瓶颈。

USB3.1带来的另一个重要进步就是供电能力大幅提升,相对于USB3.0的5W(1A/5V),USB3.1最高可达100W(5A/20V),甚至可以成为笔记本的充电接口(MacBook就做到了),配合Type-C的小巧特性,轻薄本也就不再需要单独设计适配器接口了。

 

雷电3:雷电3肯定同时支持USB3.1,反之未必

作为雷电接口的主导者,英特尔一直都在致力雷电接口的普及化,但始终曲高和寡,仅仅在苹果设备上才有大量配备,而且外设价格大多价格不菲,久而久之甚至给了大家与当年Rambus内存类似的感觉——技术牛逼但策略错误,最终走向失败。

不过随着Type-C接口有了普及的趋势,雷电3总算找到了突破口,英特尔直接宣布将雷电3接口基于Type-C物理层,目前已知的采用雷电3接口的Windows笔记本已有戴尔XPS 13/15、宏碁掠夺者/暗影骑士2等,也都同时支持USB3.1总线,结束了前两代雷电接口依托于DisplayPort物理层的历史,这种“换一条大腿来抱”的策略从整个产品线高度来看是一次颇有前景的改变,雷电的高技术规格与USB的通用稳定设计得以结合!

雷电接口一贯都有极为出色的速度优势,哪怕是第一代就做到了10Gbps,而雷电3接口更是达到了双向40Gbps,这也就意味着它有着充裕的带宽来配合全功能扩展坞,甚至外接高性能独显,让轻薄本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满足对功能性能的全面需求。

 

 

有雷电标记的Type-C接口,才能称为雷电3接口,注意,雷电3接口肯定是同时支持USB3.1的

 

USB3.1 Type-C转接类产品

A、转视频输出

特点:可转接DisplayPort/HDMI/DVI/VGA等接口

对于部分轻薄本而言,宽厚的标准视频输出接口都难以再有容身之地,因此转接也就成了必然,而这也正好发挥USB3.1高带宽的优势,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针对USB3.1 Type-C的视频转接类产品销售,多为USB3.1 Type-C公头转DisplayPort/HDMI/DVI/VGA母头设计,覆盖面很广,对于很多没有老显示器而言比较实用,但依然需要使用相应线材。总体而言此类转接头价格并不算昂贵,最多也不过140元左右。

B、转其他功能接口

特点:可转接标准USB3.0/RJ45有线网卡/SATA3/读卡器

除了可以转接视频输出之外,USB3.1 Type-C还能扩展笔记本所没有的功能模块,比如很多轻薄本没有标配有线网卡,但部分酒店却只有有线网络的时候,就可以通过USB Type-C来转接为RJ45有线接口,价格在90元左右。与之类似的还有转接为多个USB3.0接口,一分二最便宜的不到20元就能买到,最多甚至可分出7个USB3.0。还有部分比较特殊的产品可以转接出USB3.0和SATA3接口,可连接2.5/3.5英寸硬盘来读取数据。除此之外也能转接出CF卡读卡器,方便单反玩家随时保存影像资料。

 

C、转移动硬盘

特点:可完全发挥mSATA/M.2SATA SSD SSD性能,M.2 PCI-ESSD硬盘盒更优也更贵  

USB3.1 Gen 2的理论最高速度是10Gbps,也就是1.25GB/s,当然我们都知道理论归理论,实际速度肯定到不了这个数值,但即便是打对折,也已经基本满足SATA3 SSD的性能了,因此通过外置硬盘盒来搭配mSATA或M.2 SATA总线SSD,接口速度也不会再沦为瓶颈,而且目前此类产品的市售价格也比较便宜,150元左右就能买到了。

至于PCI-E总线SSD,理论上性能当然更强,更能将接口速度发挥到极致,但目前来看此类外置硬盘盒不算多,而且价格不菲,有条件当然可以上,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前者也就基本够用了。

 

雷电3转接类产品

A、转全接口扩展坞

特点:可转全部实用性接口

雷电3接口非常新,因此目前在电商上比较少能买到基于该接口的转接设备,但戴尔CES2016上就发布了2款基于雷电3接口的扩展坞,扩展功能十分强大,能提供3个USB3.0、2个USB2.0、HDMI、DisplayPort、VGA、有线网卡、音频输出等基本超越传统笔记本的接口功能,有了它,轻薄本或许真的就不再需要那么捆绑多接口在身上了,模块化功能设计或许在未来的轻薄本领域,会随着雷电3等新接口的普及而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B、转显卡扩展坞

特点:将独显功能模块化,提升性能且不影响散热

尚未推出

雷电3接口最让人兴奋的就是超高的带宽,这也让笔记本功能模块化有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外置显卡。其实早在雷电2时代就已经有人在MacBookPro身上实现了连接外置桌面显卡,虽然当时20Gbps(也就是2.5GB/s)的带宽与PCI-E3.0×16的32GB/s带宽完全没有可比性,但实测数据表明依然可达到桌面平台85%~90%的性能,而雷电3进一步提升了带宽,理论上也将进一步提升性能空间,在目前大型3     D游戏依然主要以全高清分辨率为主战场的前提下,雷电3外置显卡的性能已经完全足够了,而且因为显卡是外置的并不会将热量传导到笔记本上,长时间玩游戏自然也不会影响使用体验了。

 

 

 

 

 

 

 

 

 

 

 

 

 

 

 

 

 

 

 

 

 

 

 

 

 

 

 

 

Tags: ,

IT技术

添加评论

  Country flag

biuquote
  • 评论
  • 在线预览
Loading